《无量寿经》是说什么内容呢?主要说了两重因果,法藏比丘发愿成佛是第一重因果,十方众生念佛往生是第二重因果。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为因,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,成了阿弥陀佛,成就极乐净土,极乐净土如何清净庄严,这是上卷的内容,是第一重因果。接下来说明,众生怎样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得到极乐世界殊胜的果报,如何一生补处,如何供养他方诸佛,这是第二重因果。这两重因果是互相依靠的,有了法藏比丘发愿成佛的第一重因果,才有众生念佛往生的第二重因果。
两重因果讲完之后,释迦牟尼佛就有个交代,说极乐世界这么容易往生,这么殊胜,大家在娑婆世界不要再做造罪造业的事情,不能“共诤不急之事”。“世人薄俗,共诤不急之事”,沉溺在三毒五恶当中,所以劝止我们;也是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机,要戒止三毒五恶。
三毒五恶讲完之后,接下来是“现土证诚”。释迦牟尼佛把阿难叫到旁边说:“阿难,你想不想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啊?”释迦牟尼佛了解阿难的心,这么一问,阿难说:“我愿意见啊!”佛对阿难说“汝起”,阿难赶紧起来把衣服整理整理,向西方一顶礼,释迦牟尼佛马上就展现出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,极乐世界的菩萨怎么样,这里的凡夫怎么样,大众都看得很清楚。
“阿难,你看清楚了吗?”
阿难说:“我看清楚了。”
佛又问:“弥勒菩萨,你看清楚了吗?”
弥勒菩萨说:“我看清楚了。”
“你看,极乐世界有胎生,有化生,你看清楚了?”
“是的。为什么有胎生、化生呢?”这时候就分别了,为什么胎生,为什么化生。
接下来,释迦牟尼佛就讲述两种往生:胎生是因为疑惑佛智,化生是因为明信佛智。然后交代弥勒菩萨,应当明信佛智:
其有得闻彼佛名号,欢喜踊跃乃至一念,当知此人为得大利,则是具足无上功德。
佛陀把这句话交代给弥勒菩萨。整个《无量寿经》最后的付嘱是:不要进入胎生,要得大利无上功德;那就要明信佛智,专修念佛。
这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大概。
选自:《阿弥陀经讲记》
夫诸佛菩萨愍念群迷,不啻如母忆子,故种种方便,教出苦轮,而众生不了业报因缘,罔知断恶修善。净信日微,五浊增盛。由此剧苦机感,倍关无缘慈应,爰有当机,名坚净信,咨请世尊,曲垂悲救。佛乃广叹地藏功德,令其建立方便。于是以三种轮相,示善恶差别;以二种观道,归一实境界。
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是末法时代佛教重要经典。隋朝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灯所译,全文约13000字。佛在灵山会上,坚净信菩萨请法,佛让转问地藏菩萨,地藏菩萨开示两卷内容,上卷主讲占察木轮相法及占察忏法,下卷主讲依一实境界,修二种观,证无生忍的无上妙法。
这些是我(阿难)听说的,那时佛陀、婆伽婆、已具备一切智慧的觉者,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,应用大神通力,展示广博庄严清净无碍道场,为无数大众,演说深奥的六根相聚法门(楞严经有六根互用为一根的说法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