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传入东南亚地区,除阿育王时须那与郁多罗往金地传教之说外,据出土古物、遗址,最早的地区应在今日下缅甸之卑谬或泰国中部之佛统,此与西元二、三世纪印度古国案达罗(梵Andhra )之传布佛教关系颇大。古代东南亚佛教,小乘和大乘彼此兴废交替不定,而以南传上座部势力较大。西元七世纪末,下缅甸、泰国中部信仰上座部;占婆(位于今越南东南)以婆罗门教为主,兼有正量部、有部;高棉同时流行婆罗门教、佛教;爪哇、苏门答腊则在婆罗门教支配下。十二世纪,锡兰大力改革佛教,统归为大寺(巴Maha^viha^ra )之上座部佛教,东南亚部分国家纷遣比丘留学该国。此后二百年,缅甸、泰国、高棉、寮国均弘扬以锡兰为传承之上座部佛教。唯有越南自古受中国文化薰陶,受传大乘佛教。至于马来西亚、爪哇、苏门答腊则始终婆罗门教、大乘、小乘佛教并行,迄十三世纪,阿拉伯回教文化传入后,传统宗教亦随之覆灭。
就教团活动而言,东南亚佛教远比中国佛教接近印度早期佛教之色彩,特别在教制与比丘生活方面,更延续了原始佛教教团之精神;就历史而言,亦早过北传任何一地之佛教;就教义而言,又自成一系统。
(一)锡兰:西元前三世纪佛教传入。阿育王并曾将世尊成道处之菩提树幼苗一株移入。五百年后,自印度迎入佛牙,此二事始终激发锡兰人虔诚之宗教情感,至今犹然。巴利文为锡兰之文学语言,巴利文三藏经典在此保存无缺。(参阅‘锡兰佛教’6327)
(二)缅甸:佛教传入缅甸,有信史可征者,约在西元五世纪以后。十一世纪阿奴律陀王即位于蒲甘,缔造佛教之黄金时代。彼时建有瑞喜宫宝塔,塔内藏有自锡兰迎入之佛牙,自卑谬请入之佛前额、锁骨,因此至今香火极盛。十八世纪缅王孟陨建立当时世界最大之敏贡佛塔,今仍供奉有清高宗所赍送之佛舍利一颗。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,缅甸受英人统治,佛教遭到漠视,唯仍有缅甸佛教青年会成立于一九○六年,号召独立。今日缅甸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,回教、印度教各百分之三,基督教百分之二,其他百分之二。佛教徒只有比丘、沙弥、信士男、信士女,并无比丘尼、沙弥尼、正学女,全国佛寺共有二万余所。(参阅‘缅甸佛教
’6120)
(三)泰国:佛教传入泰国,最早可上溯自阿育王时代,彼时所传为上座部佛教,接受者系高棉先族而非现代泰族。西元八世纪,大乘佛教自印尼、高棉传入,现存之猜耶(Chaiya)佛塔、六坤原形石塔(后曾加修成锡兰式)及混合金属所铸之观世音菩萨像等,均系当时之钜构。十一世纪,泰国北部受缅甸蒲甘佛教之影响,信仰上座部,自素可泰城(Sukhothai)南部以下,则仍信仰大乘佛教。拉玛四世(1851~1868 在位)时代敕造佛统大塔,至拉玛六世始告竣工,高约一二○公尺,周围约二四○公尺,为今日泰国最大之佛塔。今泰国约有大小佛寺二万一千所,巴利文佛学院四百余所,泰文佛学院近六千所,学生十八万人。百分之九十九的泰人为佛教徒,仅泰南与马来西亚接壤处有少数回教徒。每年有三次佛教纪念日,即六月之卫塞日、三月之摩迦日与七月之初安居日。此三日全国皆放假。我国于此亦有十五个华侨佛教社从事佛教事业与修持。(参阅‘泰国佛教’4146)
(四)高棉:旧称扶南、真腊、柬甫寨,系以印度文化为主体,位于中南半岛南端之小国,其语文即自梵语、巴利语转成。佛教之传入,最迟在西元三世纪扶南时期,彼时所译经典以梵文系佛典最多;六世纪以后,婆罗门教与佛教并行;十二世纪末,阇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 Ⅶ)时代,佛教臻于颠峰状态;十三、四世纪顷,南传佛教传入。
至一九七五年沦为共党统治为止,五、六百年间,佛教信仰极为兴盛。于共党统治之前,佛教僧团分大宗派、法宗派,前者约占百分之九十,后者则多系贵族出家。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信仰佛教,大多数男子于一生之中至少出家一次;另有二大佛教社团:世界佛教友谊会柬埔寨中心、居土巴利学会。然至一九七五年后,即全面禁止宗教活动。(参阅‘高棉’4360)
(五)寮国:寮国史上载有佛教信仰始于法昂王之建立南掌国(十四世纪中叶)。十五世纪初,拍耶三成泰王曾建寺提倡佛学,并铸巨大青铜佛像供奉于摩那兰寺 (Wat Manorom),今此寺已毁,佛像仅存头、胸部。悉达提拉王于一五六六年造大舍利塔(Dha^tu Luang),寮语称为寮塔,高三层,为寮国历代最伟大之建筑物,十九世纪末曾遭盗匪损毁,至一九三○年方重修。一九五九年,寮国政府公布寮国僧伽法例,规定僧尼须服从僧王。今全境内有佛寺千余所,僧人最多时达一万二千名,古都琅勃拉邦附近之富士寺为佛教中心,寺中供奉锡兰于十五世纪所铸重四七八公斤之
金佛像;距古都以北二十公里处有北墟洞,有‘万佛洞’之美称,每年佛诞节,寮王均亲临举行浴佛盛典。首都永珍有华侨所创中寮佛教社一处。(参阅‘寮国佛教’5975)
(六)越南:佛教传入越南,至迟在西元二世纪。此后至十世纪前半为佛教移入期;自十世纪后半至十四世纪末为发展期,其中十一至十三世纪初之二百年为鼎盛时代。佛教在越南始终有赖于王室之保护与提倡,又虽受中国影响,然义学并未能生根,故越南佛教之特色仅限于盛行我国南方之禅宗支系,教义理论上并无宏大之发挥与表现。十五世纪以后,明朝文化移植,儒学、文学并盛,道教、喇嘛教兼行,佛教独衰,此后,佛教混合了儒道思想。寺院建筑貌似中国,正殿中央备有五六段坛台,最前列通常供奉佛之诞生像,左右为阿难、目犍连二尊者,其它另供奉有儒家诸圣及道教诸神等。除南部曾受上座部佛教影响外,大多数均为北传形式,经典亦多中国文字。一九六三年,南越吴廷琰政权企图利用政治权力迫害佛教,导致广德等七位僧尼自焚殉教。后又经杨文明、阮高棋、阮文绍等之统治。一九七五年,美军撤退,越南亦随之沦亡。(参阅‘越南佛教’5278)
(七)印尼:西元五世纪初,爪哇已有不少佛教徒,法显访问该岛时(414),婆罗门教正盛而佛教方兴。六世纪,佛教正式传入苏门答腊、巴邻旁,后者且为东南亚诸小岛国研究佛法之
重镇,常住僧侣千人以上,可媲美印度那烂陀寺,当时南海诸国皆信奉上座部,唯此处稍有大乘。七世纪时,室利佛逝帝国兴起,全国上下普遍信仰佛教。八世纪时,孟加拉佛教徒同时亦引入密宗,直至十二世纪,密宗始衰。十五世纪荷兰人入侵后,佛教备受摧残,仅靠华侨所建寺院维系生机。二次大战后,佛教复苏,一九七一年,信徒已在一千万人以上,寺院三百余所。(参阅‘印尼佛教’2204)
(八)马来西亚:约西元二世纪时,佛教传入马来西亚,至十五世纪,始终与婆罗门教并盛。麻六甲王朝自十五世纪起,提倡回教信仰,佛教日衰。近一百年来,由于华侨佛教徒与南传佛教徒之再度移入,佛教方有复兴之趋势。一九五九年,马来西亚佛教会(后改称马来西亚佛教总会)成立于槟城,出版无尽灯月刊,努力弘阐佛法。此外并设菩提小学、中学、佛教义学以教育青年佛子。我国圆瑛、会泉、会机、法舫等诸师并曾先后于怡保佛教会弘法。佛教刊物除华报、星
无尽灯外,尚有中国报、光槟报等,每月特刊‘佛学’一次,藉以宣扬佛法。(参阅‘马来西亚佛教’4343)
(九)新加坡:为一九五九年独立之华人国家,人口二百余万。太虚大师于民国十五年(1926)曾于此建立中华
佛教会,目前最兴盛之道场首推光明山普觉寺,每次法会参加者均在数千人;最大之丛林为双林寺,颇有中国大陆丛林之风。另创办有女子佛学院,生活、思想教育均独立于寺院之外,此点迥异于台湾之佛学院。(参阅‘新加坡佛教’5466)
(十)菲律宾:菲律宾是远东唯一之天主教国家,然自西元八世纪至十三世纪,佛教曾随着印尼室利佛逝帝国之势力传入此地,从今菲人土语中尚保存若干梵语成份,即可资证。惜除少数之佛像出土外,佛教并未在菲律宾文化上产生任何影响。民国二十年,华侨组织旅菲中华佛学研究会,乃菲岛最早之佛教团体,曾出版‘海国伽音’,惜仅一期,并建大乘信愿寺以弘扬正法。除信愿寺外,马尼拉市区有普陀寺、宿燕寺,皆为中国寺院之分院。近代菲律宾佛教均随华侨而来,故迄今亦大多流行于华侨之间。(参阅‘菲律宾佛教’5259)
/.Block Style 18
Block Style 19
/.Block Style 19
Block Style 20
广告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