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tion Navbar V1

阿旃多石窟

Section Contents
Block Style 16

阿旃多石窟

/.Block Style 16 Block Style 18
阿旃多,梵名Ajanta^ 。为西印度与奥兰迦巴(Auranga^ba^d)之东北及阿旃多村之因德亚里丘陵(Indhya^dri)所发掘出来之窟院群,大小共二十九窟,其中可辨认者有二十七窟,包括四个塔院(梵caitya ,第九、十、十九、二十六窟)与二十三个僧院(梵viha^ra )。塔院为僧众礼拜集会之所,其构造,天井为穹状,梁为木造建筑,入口处由二柱三分,上方设有马蹄形之窗,内部有木柱数十,沿着壁面每隔约一公尺设一柱。院中有佛塔,中央雕刻释尊像。僧院为僧众止息之处,其构造,入口处有方形空间,四周开凿甚多小僧房。柱头、栏楯、诸壁间除佛像雕刻外,尚有人物、动物等雕刻,颇为美观。此等诸窟并非完成于一时一代,其最早者可追溯至西元前二至前一世纪(第九、第十窟),大多数属于西元五至七世纪之产物,约集中于第一、第二、第十六、第十七窟。



 内容以佛传图、本生图(佛陀前生图)为主。壁间、天井、梁柱等处,则利用水溶性媒剂以技法加以描绘成图。印度之壁画保存至今者不独阿旃多,然若论规模之宏大、笔致之精妙、保存之完整,则为其余他处不可匹敌者。其廊下之壁面、精致之天井均有壁画,诸窟之中,剥落较少者为第一、第二、第十六、第十七等四窟。此石窟最早见于玄奘之大唐西域记卷十一。玄奘游学印度,于贞观十二年(638)到南印度摩诃剌侘国,曾概括叙述此一石窟之全貌。西元一八一九年,马德拉斯(Madras)师团之数名士官发现阿旃多石窟。一八二八年,葛雷斯礼上尉(Gresley)、拉尔呼( Ralph),及帕德博士(Dr. J. Bird)第三人深入作精细的学术研究,拉尔呼并就内部之壁画发表论文于亚细亚学会志。一八三九年,普雷克中尉(Black)亦刊行‘印度窟院’(Rockcut Temples in India)一书,引起世界学者之注意。一八九六年,葛瑞福斯(Griffiths)出版‘阿旃多佛教窟院之绘图’( The Paintings inthe Buddhist Cave-temples ofAjanta)后,阿旃多于佛教史及美术史上之地位更加确立。[解说西域记、印度佛迹实写解说]
/.Block Style 18 Block Style 19 /.Block Style 19 Block Style 20 广告1

阿旃多石窟相关文章

Item

无尽

无尽

Item

无愿三昧

无愿三昧

Item

无愿解脱门

无愿解脱门

/.Item
Block Style 20
Block Style 3, 4, 5
广告正方形

佛教字典推荐文章

Zola
Item

全文大悲咒全文

  南无·喝啰怛那·哆啰夜耶。   南无·阿唎耶。
Item

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原文

  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
Item

净水咒原文

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
Item
/.Block Style 3, 4, 5
/.Section Contents /.Section Contents Section Footer /.Section Footer Javascript Fi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