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tion Navbar V1

十境

Section Contents
Block Style 16

十境

/.Block Style 16 Block Style 18
为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。又作止观十境、十种观境。即:\'(一)阴界入境,又作阴入界境、阴入境、阴妄境。即以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界为对象作观。正修观时,唯取五阴中之识阴,即以现实日常之心动为对象,而观其即空、假、中之理。因行人所受之身为五阴、十二入等所成,常自现前,故特以为初境。(二)烦恼境,即对贪、嗔、痴等重惑所引起之境地作观。五阴、十二入等系随烦恼而起,故须观其原因之贪、嗔、痴。(三)病患境,又作病境。由四大不调或修观而起病患,以之为对境,观病患之病相、病因与治病方法等等。(四)业相境,略称业境。观以上三境,皆由远昔自己所作善恶等烦恼所现之业相,故对之无须喜悦,亦无须恐怖,明朗作观,其相自然消除。(五)魔事境,略称魔境。观业相而灭恶之际,即令天魔畏惧而加以扰乱,故须以死之觉悟作观。(六)禅定境,又作禅门境、禅发境、世禅境、禅境。作观除魔事,而真智犹未生时,将起四禅、十六特胜、通明禅等诸禅,但若耽着于此禅味,将成为止观之障碍,故须次第观诸禅。(七)诸见境,略称见境。随观法之进境,生出相似真理之见解,或闻法而产生相似妙悟之智解,但此皆属邪见、偏见,究非真理,将成为止观之障碍,故须进而观诸见。(八)增上慢境,又称上慢境、慢境。观前诸见而知错误之际,将误以此等状态即为涅槃,遂起慢心而成为止观之障碍,故须观增上慢。(九)二乘境,见与慢静止之际,将产生满足于卑小志之心,而偏执空寂之理,遂无法趋入大乘,堕落于二乘,故须更观二乘。(十)菩萨境,当二乘之心静止时,同时会产生‘藏、通、别’前三教菩萨(即相异于圆教菩萨之境界)之心,凡此皆为止观之障碍,故须再观此境。

 如上所列,次第观此十境,遂生圆教实相之智解。十境之中,阴入境经常自现于众生前,故十乘观法必先以此为对象而作观。[摩诃止观卷五之上、法华经玄义卷三下、四教义卷十一]
/.Block Style 18 Block Style 19 /.Block Style 19 Block Style 20 广告1

十境相关文章

Item

无尽

无尽

Item

无愿三昧

无愿三昧

Item

无愿解脱门

无愿解脱门

/.Item
Block Style 20
Block Style 3, 4, 5
广告正方形

佛教字典推荐文章

Zola
Item

全文大悲咒全文

  南无·喝啰怛那·哆啰夜耶。   南无·阿唎耶。
Item

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原文

  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
Item

净水咒原文

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
Item
/.Block Style 3, 4, 5
/.Section Contents /.Section Contents Section Footer /.Section Footer Javascript Fi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