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梵语dva^catva^rim!s/ad-aks!aramukha。乃就梵文四十二字母而论其各自之义门;此为华严、般若二经所说观字义法门之一。又作悉昙四十二字门、四十二字陀罗尼门。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八之说,此四十二字系一切字之根本,因字有语,因语有名,因名有义,菩萨若闻字,因字乃能了其义。大般若经卷四九○亦谓(大七·四八九中):‘复次善现!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,谓诸文字陀罗尼门。何等文字陀罗尼门?谓字平等性、语平等性入诸字门。云何字平等性、语平等性入诸字门?善现当知!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以无所得而为方便。’由是,大般若经称四十二字门为文字陀罗尼,大品般若经卷五广乘品并以之与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等,并称菩萨摩诃萨之摩诃衍(大乘)。同经卷五‘四念处品’并谓,若能亲自受持诵读此诸字门,并为他解说,则可获增强识念、知惭知愧、坚固心念、智慧开达等二十种功德。另据金刚顶经曼殊师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载,文殊菩萨之五字陀罗尼(阿、啰、跛、者、娜)即此四十二字门之前五字,若能受持此五字陀罗尼者,即可入于如来一切法平等之境,速成摩诃般若。此外,天台宗南岳慧思曾着四十二字门二卷,以大品般若经所说之四十二字门配当菩萨修行之四十二阶位。四十二字门至今虽已不传,然后世之天台家犹论其旨趣。
又大品般若经、旧华严经、大方广佛华严经、大智度论等经论所说之四十二字门,其音译互有出入,兹列表于后:
上表之中,大品指大品般若经卷五,大论指大智度论卷四十八,光赞指光赞般若经卷七,放光指放光般若经卷四,大般指大般若经卷五十三、卷四一五、卷四九○,旧华指旧华严经卷五十七,新华指新华严经卷七十六,行愿指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,观门指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,大集指大方等大集经卷十,海意指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十二,守护指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三。又除上表所列,旧华严经尚有颇、娑多二字,大集经尚有迦、至、优、蛇、替、修、毗、时、阿、娑、婆等十一字,守护经尚有瑟奼、波罗、娑他等三字。
又大品般若经卷五载,四十二字门,其一一之字义如下:(一)阿,一切法初不生故。 (二)罗,一切法离垢故。(三)
波,一切法第一义故。(四)遮,一切法终不可得故,诸法不终不生故。(五)那,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。(六)逻,诸法度世间故,亦爱支因缘灭故。 (七)陀,诸法善心生故,亦施相故。(八)婆,诸法婆字离故。(九)荼,诸法荼字净故。(十)沙,诸法六自在王性清净故。(十一)和,入诸法语言道断故。(十二)多,入诸法如相不动故。 (十三)夜,入诸法如实不生故。(十四)吒,入诸法制伏不可得故。(十五)迦,入诸法作者不可得故。 (十六)娑,入诸法时不可得故,诸法时来转故。(十七)磨,入诸法我所不可得故。(十八)伽,入诸法去者不可得故。(十九)他,入诸法处不可得故。(廿)阇,入诸法生不可得故。(廿一)□,入诸法□字不可得故。(廿二)驮,入诸法性不可得故。(廿三)赊,入诸法定不可得故。(廿四)呿,入诸法虚空不可得故。(廿五)叉,入诸法尽不可得故。(廿六)哆,入诸法有不可得故。(廿七)若,
入诸法智不可得故。(廿八)托,入诸法托字不可得故。(廿九)婆,入诸法破坏不可得故。(卅)车,入诸法欲不可得故,如影五阴亦不可得故。(卅一)摩,入诸法摩字不可得故。(卅二)火,入诸法唤不可得故。(卅三)嗟,入诸法嗟字不可得故。(卅四)伽,入诸法厚不可得故。(卅五)他,入诸法处不可得故。(卅六)拏,入诸法不来不去不立不坐不卧故。(卅七)颇,入诸法边不可得故。 (卅八)歌,入诸法聚不可得故。(卅九)醝,入诸法醝字不可得故。(四十)遮,入诸法行不可得故。 (四一)吒,入诸法伛不可得故。(四二)荼,入诸法边竟处故,不终不生故。
(二)凡二卷。南北朝慧思(515~568)着。又作四十二字门义。今已不存。其内容主要解说大品般若经所说之四十二字门,并将四十二字门配于大乘菩萨修行之四十二阶位,即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。著者慧思,世称南岳大师,系天台宗第二祖,另著有四十二字开义一卷,然亦不存,仅能从各僧传与诸宗章疏录卷一等经录之中,知其名称、卷数、内容大要而已。[续高僧传卷二十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、东域传灯目录卷下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]
/.Block Style 18
Block Style 19
/.Block Style 19
Block Style 20
广告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