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tion Navbar V1

Section Contents
Block Style 16

/.Block Style 16 Block Style 18
梵语prama^n!a 之意译。有广狭二义,狭义而言,指认识事物之标准、根据;广义言之,则指认识作用之形式、过程、结果,及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等。又印度自古以来,在认知范畴中,一般皆将量知对象加以认识论证,泛称为量。此量知之主体,称为能量,或量者(梵prama^tr! );被量知之事物,称为所量(梵prameya );量知之结果,或了知其结果,称为量知(梵pramiti )或量果。以上三者称为三量。玆将三量各举譬喻,并将其与外道、小乘、大乘、唯识等相当之部分,列表如下:



 依不同之方法去量知对象,即产生种种不同之量果,大别之,有下列数种:(一)现量(梵pratyaks!a -prama^n!a ),不含比知推度,仅以知觉进行认识作用,或依前五识,或依与前五识同时而起之意识,或依自证分、定心等无分别心而来。例如眼识认识色境时,即为现量。

 (二)比量(梵anuma^na -prama^n!a ),系以既知之事实为基础,比知未知之事实,乃经由推理而进行认识作用,不与前五识同时而起,系依散地之意识而来者。例如见烟则推知火之存在。比量又可分为二种比量、三种比量、五种比量,即:(1)二种比量:1.自比量(梵sva^rtha -anuma^na ),又作自比、为自比量,即为自己而比量;以智为本质,此时未必需要表之于他人。2.他比量(梵para^rtha -anuma^na ),又作他比、为他比量,即为他人而比量;经由自比量所认识之智,再语之他人时之比量。(2)三种比量:1.自比量,为自己所认可而不为他人所认可作为因(理由根据)之比量。2.他比量,为他人所认可而不为自己所认可作为因之比量。3.共比量,又作共比,为自己与他人共同认可之比量。(3)五种比量:1.相比量,例如见烟之相而推知火之存在;即为有关事物外相之比量。2.体比量,例如见现在之体而推知过去、未来之体;此乃有关事物自体之比量。3.业比量,例如见草木动摇,则知风之存在;即由事物之动作,而推知该作用之根据。4.法比量,例如由无常而推知苦之存在;此因法与法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之密切关系,故根据一事即可推知他事。5.因果比量,由因推知果,或由果推知因。

 (三)圣教量(梵a^gama 或 s/abda),又作正教量、至教量、声量、圣言量,即笃信圣者之教说真实无误,而依靠圣教来量知种种意义。

 (四)非量,又作似量,即似是而非之现量及比量,故又作似现量、似比量。例如衣由色等四尘构成,本身并无实体可言,然由于分别见解,遂认为‘衣乃实在者’,此即似现量。又如远见尘、雾等,却错以为烟,并据此错觉而证明有火存在,此即似比量。以上均为似是而非之现量及比量。其中,现量、比量、非量,或现量、比量、圣教量等,皆称三量。此外,现量与比量对非量而言,称为真现量、真比量。

 于现、比、圣教三量之外,若加上譬喻量(梵upama^na ,例如由牛而推知有水牛、乳牛等;此即依据类似事物而推知相同之他物),则为四量。若再加上义准量(梵artha^patti ,又作义准量,例如无常必定无我,今既知诸法无我,依准其义,即可了知无常之存在),则为五量。若再加上无体量(梵abha^va ,例如进入屋内,由于主人不在,则知主人必定前往他处),则为六量。此外,另有随生量(梵sam!bhava )、想定量(梵pratibha^ )、传承量(梵aitihya )、身振量(梵ces!t!a^ )等。

 于古代印度各学派间,对各种量论之看法及侧重之情形,大都随其宗义而有所不同,例如顺世外道仅承认现量,胜论学派承认现、比二量,耆那教、数论学派、瑜伽派承认现、比、圣教三量,正理学派承认现、比、圣教、譬喻等四量,弥曼蹉学派之咕鲁派(梵Guru )则另又加上承认义准量,弥曼蹉学派之帕达派(梵Bha^t!t!a )及吠檀多学派另又承认无体量,而共为六量。在佛教,则常用现量、比量、圣教量、譬喻量。在因明方面,古因明师多采现、比、圣教三量。至六世纪之大论师陈那时,则限定仅以现量、比量等二量用于因明论式。[解深密经卷五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一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六、因明入正理论、成唯识论卷二、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](参阅‘三量’633、‘量论’5295)
/.Block Style 18 Block Style 19 /.Block Style 19 Block Style 20 广告1

量相关文章

Item

无尽

无尽

Item

无愿三昧

无愿三昧

Item

无愿解脱门

无愿解脱门

/.Item
Block Style 20
Block Style 3, 4, 5
广告正方形

佛教字典推荐文章

Zola
Item

全文大悲咒全文

  南无·喝啰怛那·哆啰夜耶。   南无·阿唎耶。
Item

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原文

  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
Item

净水咒原文

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
Item
/.Block Style 3, 4, 5
/.Section Contents /.Section Contents Section Footer /.Section Footer Javascript Fi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