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tion Navbar V1

Section Contents
Block Style 16

/.Block Style 16 Block Style 18
梵语bandhana。拘束之义。为烦恼之异名。有下列各种分类:(一)相应缚与所缘缚。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教义之一。有部主张苦、集、灭道四谛及修道所断之有漏法,自见苦所断法至修所断法等五部之随眠所随增,彼随眠束缚与之同时相应之心、心所法,令不得自在,称为相应缚;随眠束缚所缘之法,称为所缘缚。所缘缚又分四种,合称五缚。然譬喻者则认为随眠于所缘、相应二者无随增之义。

 (二)相缚与粗重缚。唯识宗教义之一。前者又作相惑,即分别性,妄执遍计所执之自性;此分别性之惑唯为惑之缘,即所缘之相分系缚见分之义,故称相缚。后者又作粗重惑,即依他性,妄执依他起之自性;此依他性之惑为惑之体,能系缚众生而感后果,故称粗重缚。

 (三)子缚与果缚。受烦恼所缚者,称为子缚;受苦果所缚者,称为果缚。

 (四)贪、嗔、痴等三缚。贪、嗔、痴束缚众生之心,使其不自在,故称为三缚。

 (五)四缚,即:(1)欲界众生于五欲顺情等境,心生贪爱,起诸惑业,束缚于身而不得解脱,称为贪欲身缚。(2)若于逆情等境,起嗔恚烦恼而不得解脱,称为嗔恚身缚。(3)本非是戒,强以为戒,称为戒盗;又取以修行,故称戒取,如外道之鸡、狗等戒。由此邪戒而增长惑业,束缚于身,称为戒盗身缚。(4)于非涅槃法中,妄自分别以为涅槃,心生取着,称为见取,亦即我见;由此我见增长惑业,束缚于身,称为我见身缚。[品类足论卷一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二、卷八十六、鞞婆沙论卷二、顺正理论卷五十四、显扬圣教论卷十六、三无性论卷上、法华经玄义卷三](参阅‘三缚’683、‘子缚果缚’921、‘五缚’1204、‘四缚’1839)。
/.Block Style 18 Block Style 19 /.Block Style 19 Block Style 20 广告1

缚相关文章

Item

无尽

无尽

Item

无愿三昧

无愿三昧

Item

无愿解脱门

无愿解脱门

/.Item
Block Style 20
Block Style 3, 4, 5
广告正方形

佛教字典推荐文章

Zola
Item

全文大悲咒全文

  南无·喝啰怛那·哆啰夜耶。   南无·阿唎耶。
Item

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原文

  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
Item

净水咒原文

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
Item
/.Block Style 3, 4, 5
/.Section Contents /.Section Contents Section Footer /.Section Footer Javascript Fi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