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tion Navbar V1

归依

Section Contents
Block Style 16

归依

/.Block Style 16 Block Style 18
梵语s/aran!a,巴利语saran!a。又作皈依。指归敬依投于佛、法、僧三宝。归依之梵语含有救济、救护之义,即依三宝之功德威力,能加持、摄导归依者,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,而得解脱一切之苦。又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,归,反还之义,即反邪师而还事正师;依,凭依、依靠之义,即凭心之灵觉而得出离三涂及三界之生死。

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(大二七·一七七上):‘众人怖所逼,多归依诸山,园苑及丛林,孤树制多等。此归依非胜,此归依非尊,不因此归依,能解脱众苦。诸有归依佛,及归依法僧,于四圣谛中,恒以慧观察。知苦知苦集,知永超众苦,知八支圣道,趣安隐涅槃。此归依最胜,此归依最尊,必因此归依,能解脱众苦。’盖归依即由深切之信心,信佛、法、僧三宝确为真正之归依处,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;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,乃立愿为一佛弟子,信受奉行,恳求三宝之威德加持摄受,将一己之身心归属于三宝,而不再属天魔外道。

 有关能归依之体,据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所举,有以名等为能归依者,有以语业为能归依者,有以身业为能归依者,亦有以信为能归依者。总括上述诸说,即以身语业及能起彼之心、心所法、诸随行等善之五蕴为能归依之体。此外,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举出归依之异于敬礼者有七种,即:(一)归依唯局于身、语二业。(二)必具归三宝而成业,故归依之境广。(三)归依必‘尽未来际’。(四)归依情恳,通于表业与无表业。(五)归依必合于身、语二业,其义较重。(六)归依带相,故唯于欲、色二界有之。(七)归依乃观真理而成,故义较胜。

 一般而言,归依是信仰、希愿领受外来之助力,从他力而得救济。然以归依之至深意义而言,其最终仍是归向自己之自心、自性。即佛于涅槃会上所教诫弟子之‘自依止,法依止,莫异依止’。此乃明示弟子应依仗自力,依正法修学。盖自己有佛性,自己能成佛,故自己身心之当体,即为正法涅槃。[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五、俱舍论卷十四、显宗论卷二十](参阅‘三归依’688)
/.Block Style 18 Block Style 19 /.Block Style 19 Block Style 20 广告1

归依相关文章

Item

无尽

无尽

Item

无愿三昧

无愿三昧

Item

无愿解脱门

无愿解脱门

/.Item
Block Style 20
Block Style 3, 4, 5
广告正方形

佛教字典推荐文章

Zola
Item

全文大悲咒全文

  南无·喝啰怛那·哆啰夜耶。   南无·阿唎耶。
Item

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原文

  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
Item

净水咒原文

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
Item
/.Block Style 3, 4, 5
/.Section Contents /.Section Contents Section Footer /.Section Footer Javascript Fi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