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pra^sa^ad,巴利语pa^sa^da。指供作讲经说法之建筑。于印度,佛陀在世时已设有讲堂,如增一阿含经卷五十载,佛陀在毗舍离之普会讲堂时,有大比丘众五百人同住。又据分别功德经卷二载,祇洹精舍有七十二座讲堂,其他如忉利天善法讲堂、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、大林重阁讲堂等名称亦散见于诸经论。
关于讲堂之始设,据释氏要览卷下讲堂制条引用佛本行经之说,谓佛世时,一日,比丘群聚于一堂内,适有二比丘个别对众说法,由于在同一处所,故彼此互相妨碍,佛陀遂规定造立二堂,以利说法。同书讲堂置佛像条引用法炬陀罗尼经之说,谓法师说法时,有罗刹女名为爱欲,常来蛊惑法师,令其心散乱;故说法之处,须供奉佛像,并供养香花,此罗刹女见之即自行迷乱,无法为障。
我国自古即设有讲堂,如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第二载,孔子宅有讲堂。至于佛教之讲堂,据洛阳伽蓝记卷一载,北魏普泰元年(531),于洛阳建中寺设立讲堂。广清凉传卷上载,五台山公主寺设有讲堂。唐大
和上东征传载,鉴真大师在振州建讲堂。
在日本,法隆寺、东大寺、元兴寺等早就有讲堂之设置。于堂内安置本尊,讲师面向本尊,坐于礼盘(法座)上说法,大众分左右听闻。今尚存有唐招提寺讲堂、法隆寺东院传法堂、广隆寺讲堂等。后世禅寺之法堂即准据讲堂之制设置者,成为伽蓝之中心。又以讲师乃代替佛陀说法,故讲师坐于坛上之椅中。[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、无量寿经卷下、祇洹寺图经卷下、南都七大寺日记]
/.Block Style 18
Block Style 19
/.Block Style 19
Block Style 20
广告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