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tion Navbar V1

羯磨

Section Contents
Block Style 16

羯磨

/.Block Style 16 Block Style 18
梵语karman,巴利语kamma。(一)意译作‘业’。意指所作、事、办事、办事作法、行为等。含有善恶、苦乐果报之意味,亦即与因果关系相结合之一种持续不断之作用力。业,原系流行于印度社会之一般性观念,对印度思想影响颇大,后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,即是一切万有基于因果之法而生。依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,业之定义有二说:其一,以作用、任持七众法式、能分别爱与非爱之果等三义为业;其二,以作用(即语业),行动(即身业)、造作(即意业)等三义为业。

 业之种类虽多,不外乎身业、语业、意业三者,中阿含经卷三以意业最重,藉此标示佛教之动机论。此外,引一生果报(或生人界,或生畜生界等)之业,称为引业;若生于人界,个体之间复以不同方式(如男女、贵贱、贤愚、美丑等)完成,是为满业。是故,引业能引总报,满业则圆满别报。其他,如山河、大地之器世间,为诸生物共通之果报,称为共业;各生物之间复有不同之果报,即称不共业。又以受报时限之不同,业亦可分为顺现法受业(于现身受报)、顺次生受业(于次生受报)、顺后次受业(于次生以后受报)、不定业等。

 由业之观念所产生之轮回思想,主要在强调人类对未来应有之努力,然因此反缘生一宿业之说(即前世之业招后世之报),此一宿命论已与业之原始意义相悖。(参阅‘业’5494)

 (二)于受戒、忏悔、结界等有关戒律行事之场合,意指生善灭恶之作法。受戒之际,受戒者因羯磨而得戒体。羯磨之内容包含法(羯磨之作法)、事(有关羯磨之所有事实)、人(与羯磨有关之人)、界(行羯磨之场所)等四者,一般称为羯磨四法,分别言之:(一)法,分为心念法、对首法、众僧法三种。(1)心念法,乃自己独自心想口念之法,适用于忏悔微小罪障之情况。又分三种:1.但心念法,即本来之心念法,不须对人,唯得自说,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。共有三种。2.对首心念,本为对首之法,但因界内无人,而以心念秉法。共有七种,如说净、受药等事。3.众法心念,本为众僧法,但因界内无人,故以心念秉法。共有四种,如说戒、自恣等事。(2)对首法,系面对同法者二三人申白之法,适用于受三衣或一钵为自己所有物之情况。又分两种:1.但对首法,为当分之对首法,界中虽有多僧,仅须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可。共有二十九种,如受三衣、舍受钵等事。2.众法对首,本为众僧法,以界中无人而开对首。有四种,与众法心念相同。(3)众僧法,即指向四人以上(即僧伽)申白之法,适用于布萨、自恣或受戒等重要行事之情况,为灭罪生善其力最强者。又分三种:1.单白法,又称白羯磨,即一度告知僧众,经常施于惯例、事关轻微或已有严格规定不得提出异议等情况。共有三十九种,如说戒、行钵、剃发等事。2.白二法,又称白二羯磨,即一度告知(一白)僧众、一度问其可否(一羯磨),经常用于结界等场合。共有五十七种,如离衣、受日等事。3.白四法,又作一白三羯磨,即一度告知僧众(一白),三度问可否(三羯磨),经常用于受具足戒或忏悔重罪(如僧残罪等)之情况。此外,授具足戒之际,授白四羯磨作法者,称为羯磨师(羯磨阿阇梨)。依事而计,以上所举加以比丘之二法,羯磨合计一百八十三法(一说一百八十四法),但一般以百一羯磨称之,盖以‘百’表示满、众之数,意指各一法皆包含一羯磨。但依十诵律所传者,实际仅有百一羯磨。

 (二)事,分为有情事、非情事、二合事等三种。有情事指有关有情(即众生)之事,如突吉罗罪之责心悔乃至波逸提、四提舍尼、偷兰遮等之忏悔;非情事指有关三衣一钵等无生物之事,如三衣之分别法、铁钵之守持法等;若合以上两方之事,是为二合事,如药守持法,药本身为非情事,病患则为有情事,即是二合事。所谓一百八十三法之事,皆不出于此三者。

 (三)人,分为一人、二三人、僧人(四人以上)。大凡‘法’系随人而分别其体。即上述所说之‘心念法’为一人之法。于‘界’无人时,方成此法。若有一人,即名‘非法别众’。对首法系二人面对,共同秉法。又有边人则要问之,如三十舍忏必须问于边人,九十单堕虽‘但对’亦无妨;此即二三人之法。‘众法’系四人以上方秉法,此即‘僧人’之法。界中有比丘则以全数聚集为法。若有一人未参加,则形成‘非法别众’。

 (四)界,即指进行羯磨之场所。有自然界、作法摄僧界之别。自然界即指自然成为僧众住处之境界,如寺院等;以非特意划定、布置而成,故又称不作法界。对首、心念之二法及一人、二三人众中之杂法、四人之自恣法等,皆可在自然界进行。作法界系指局限于一定之境域而施行结界法之三小界、三大界及戒场。小界系同一界内有不同意之人,或对法有呵难者时,另外结界而举行受戒、自恣、说戒者。若为一时之方便而结界者,则于法事完了即解除。如四分律卷三十五所说‘结已即解,非久住之法’即为其意。大界系僧众常行之所,指人法二同之界,普通以一二○里为定量(下品)。戒场原系为恐因常常集合僧众而引生困恼,故允许结之,用以行受戒、忏悔等法;但在说戒及自恣之时,则不得行之。[毗尼母论卷八、四分律卷三十三、卷三十九、摩诃僧只律卷二十三、菩萨戒羯磨文、僧羯磨卷上、关中近出尼二种坛文夏坐杂十二事并杂事共卷前中后三记(出三藏记集卷十一所收)、受菩萨戒仪、菩萨戒义疏卷上、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一、卷上二、卷上三、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之五、卷上二之一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一、玄应音义卷十四]

 (三)在密教中,指如来之作业或诸尊之威仪事业,故有羯磨曼荼罗、羯磨部等语。此外,亦可作为‘羯磨金刚’之略称。(参阅‘羯磨金刚’6140)
/.Block Style 18 Block Style 19 /.Block Style 19 Block Style 20 广告1

羯磨相关文章

Item

无尽

无尽

Item

无愿三昧

无愿三昧

Item

无愿解脱门

无愿解脱门

/.Item
Block Style 20
Block Style 3, 4, 5
广告正方形

佛教字典推荐文章

Zola
Item

全文大悲咒全文

  南无·喝啰怛那·哆啰夜耶。   南无·阿唎耶。
Item

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原文

  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
Item

净水咒原文

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
Item
/.Block Style 3, 4, 5
/.Section Contents /.Section Contents Section Footer /.Section Footer Javascript Files